Posts

中國福建永春縣萬安寨法主宮謝土醮會觀後感

Image
萬安寨法主宮舉辦謝土福醮, 桃城鎮 村民以辦喜事 的 心情迎接,展現了獨特的地方文化色彩。 俗話説 「有燒香有保庇,有作醮有福氣」,法主宮祈安謝土醮典活動自古曆四月十二日至十五日一連舉行四天,這 幾 天來信眾踴躍參與,據說是疫情之後最盛大的一次福醮慶典,祈求地方安寧、平安順遂,並為信眾祈求福願、消除罪業,過程莊嚴肅穆。 從古至今 中國宮 廟文化廣為許多人參與,廟堂的傳統技藝和慶典活動更受到許多人的重視,延續 以 及傳承。 法主宮 一系列的建醮活動,讓 宮 廟重新翻修 之候 藉由神明的力量驅除 兇災 、保佑百姓平安健康。昔日 的 農業社會受天災人禍所害,因此酬神辦醮會 也能促進 鄉村民間聯繫感情之睦鄉行為 。 每見鄉鎮某地彩旗招展,花牌列如屏障,而且地區人士聚集,人聲鼎沸又熱鬧場面多為醮會日子。城鄉醮會 的 產生,有別於大都會的嘉年華會,醮會充分體現出地方特色,傳承中華傳統習俗,使參與者更感親切和投入,整個過程處處展現團隊精神,每位參與者都恍如自己做生日那様洋溢着快樂的心情 。    

中國福建永春萬安寨法主宮吉安醮會觀後感

Image
  两年前全世界心冠疫情爆發,各地人民的生活都受到持續性的影響,宗教場所也不例外。萬安寨法主宮的運作並没有一刻停頓下來,全體工委齊心併力整修宮殿,花叢草木艷姿妍麗,三清寶殿也在香客的支持之下峻工。 古中國信仰民間守護神之法主公,乃道教傳統文化重要的一部份。隨著時代的進展,古人以符合中國傳統道德倫理標準的人物奉為法主公,不僅體現了民眾心裡的道德意願,對於匡正社會風氣也起著重要的警惕意義。 道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宗教,舉辦羅天醮會就是希望以這種容易被世人接受、認同的生動藝術文化形式,體現在這座雄偉的法主宮,實乃一種美的結合、道的凝聚,更是一種緣份。 萬安寨法主宮自從落成以來,秉持着回饋社會的意愿,希望在普天同慶的大日子,藉由醮會結合天、地、人三界,一同为世界和平而祈福。同時也藉由法事結合神与人之間的溝通,延年益壽,消災解厄,再藉由善緣結合人與地,善心回向,功德无量。 萬安寨法主宮吉安醮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素質鍛煉和提昇的交流平台,對於自我服務需求不斷提高的全面宮務發展更具有重要和深遠的現實意義。除了推動宮殿綜合素質發展之外,探索建立具有中國典型的法事人員能力培訓體系,全面提昇和鍛煉改革力求更上一層樓。

中國四川省成都青城山問道之旅

Image
  青城山位於中國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自古人們以幽字來形容青城山的特色,其山空翠四合,峰巒、溪谷皆掩映於繁茂蒼翠的林木之中。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建於公元前三世紀,乃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距今已超過兩千餘載。 《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都江堰與青城山已經成為這片土地上並列的兩大重要標籤。 青城山除了是世界文化遺產以外,也是中國道教的發源地之一。青城山因為秀麗的自然風光和莊巖的道教建築而成為天下名山之一,自古就是遊覽勝地和隱居修練之處,文人墨客們留下了的珍貴墨寶,為這座名山增添了豐富的人文景觀。新加坡詩人林也曾稱道:" 問道青城山,眾多亭閣宮觀,静謐安詳,与自然融合一體。" 青城前山主要是道教建築,古樹比較多非常幽靜,後山主要是遊山玩水,可以盡情享受爬山的樂趣,要是走不動還可以坐索道。 青城山是中國道教的重要發祥地,其道教宮觀以天師洞為核心,包括建福宮、上清宮、祖師殿、圓明宮、老君閣、玉清宮、朝陽洞等十餘座。建福宮建於西元七百三十年,現存建築為清代光緒年間重建。現有大殿分別奉祀道教神仙,殿內柱上的三百餘字對聯,更被讚為《青城一絕》。 衷心的感謝中國四川省成都道教學院特別安排遊覽青城山問道之旅,同時全程也得到該院校講師的陪同,親自感受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諸峰環峙,狀若城廓,故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意境。古唐朝杜甫曾作詩提到:”自為青城客,不唾青城池。為愛丈人山,丹梯近幽意“,以不忍在山中吐痰表達了對於青城山的喜愛,這種比喻也是他們才有辦法想到。

中國福建省永春萬安寨法主宮新里程碑

張公有感揚萬裡,聖君無私照十方。初建萬安寨法主宮從策划至主殿建設受到海内外熱心人士的關心和支持,工程如火如荼操作運行。正所謂凡事起頭難,多麽困苦的問題在廣大族群的力量下也迎刃而解,主殿建設比預期的五年提前峻工。 中國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優秀傳統,熔鑄於國家領導以及人民在建設和改革創造的先進文化,發展中國特色社會文化,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的條件,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科學大眾文化,推動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的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中國的經濟跑道從早期的絲綢之路發展到今日的一帶一路,國家基礎建設不断的擴大,人民的生活條件日益改善。有句俗話說《痛則不通而通則不痛》,民心工作一旦做通,許多民眾就能成為一帶一路事業長期的支持棟樑,民心相通無形中也改变了中國的經濟命脈。 萬安寨法主宮也身負重任,除了要辦好宮殿的一切教育工作之外,也要借助神明的力量讓信眾心想事成。穿過層層迷霧,飛越崎嶇山路。經歷多少坦途,賜予信眾幸福。

中國福建永春萬安寨法主宮隆重舉行普渡醮會

Image
永春萬安寨法主宮位於永春縣職業中專學校後面的山坡上,宮殿背向天金山峰,東西兩側依山脈而下,分别為形狀如虎頭之仙風寨以及狀如獅身像之留安山。 張公聖君源遠流長,海内外香客皆知,萬安寨法主宮除了主奉張公法主,也同時供奉肖公法主和章公法主。 法主宮初建於公元二零一五年,永春縣内許多宮殿都有敬奉張公法主,而同時供奉三位法主公的先例似乎在永春境内鮮有所聞。 據了解,法主公顯赫擬在萬安寨福地行奉天之道,不然的話想要在三年之内完成宮殿的基本建設談何容易! 無獨有偶的罕見奇蹟更發生在法主公的威嚴神像,令人費解的事件乃三尊法主公的柴木都是經過雕刻師傅的火烤和陽光曬過才編布上去的,其中張公法主的背面竟然長出了一顆珍貴的靈芝草,令人嘖嘖稱奇! 附近赶來關心的村民都大致上确定是正統的靈芝品種,這項消息通過社交媒體傳播之後也吸引不少人仕前來參觀,因此每逢法主宮的慶神活動會上前來上香參拜的香客絡繹不絶,人人共祈太平之鄉!

馬來西亞雪蘭莪州吧生社區李府追薦功德

Image
炎黃子孫遍及天下,有河流經過的地方,就有華人的足跡。數百年來僑居在馬來西亞的閩籍華人,辛勤創業積極參與僑居國家的經濟發展,為當地社會的繁榮進步寫下了不朽的頁章。 原籍中國福建省永春縣現已旅居馬來西亞的李府後裔前陣子延請顯應道壇法師為已故先人主持追薦功德。 從古到今救贖祖先的觀念在我們華人道德價值觀中代代相傳,華人一般上都認為往生祖先的善行,可以使後代子孫蒙福佑,反之則使子孫蒙受禍行,於是就有祭拜先祖和救贖先靈的道教說法。 修建齋者皆有孝順子孫使逝世的先人生前也是端士正人未必背陷陰關,換句話說陽世間的家屬認為往生者的品行考量是不可能墮入地獄;亦普濟群品深念窮魂帶魄苦楚幽囚生前不謹於不為死後難逃於三尺,基於家屬有恐逝世的先人在地府無辜受刑罰;事故拘留夜府閉系鬼關不憑赦罪之恩免輪迴之患,於是陽間齋主為逝世者修設功德,祈願亡者早登極樂仙境,免受地府之災。

印度尼西亜廖内省吉裡汶主唵寺道教講座

Image
華族的宗教組别除了有道教和佛教兩大類之外,孔子的儒教思想在道教和佛教之間是永遠分不開,它們是相形相生的。儒教尊崇孔子為聖人,它的思想文化主流是以仁、恕、誠、孝為核心價值,著重君子的品德修養,強調仁慈與禮俗相輔相承,重視五倫與家族的倫理,提倡教化和仁政,重建禮樂秩序,移風易俗,保國安民,富於入世理想與人文主義精神。儒教的思想中心則以和為貴,就是創造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可以使人們在破壞和諧基礎的道路上,不致於走得太遠,懂得相互協調和相互尊重。 佛教是釋迦牟尼對九法界眾生的教育。佛教的內容就是我們生活的環境,它也是我們生活的空間,說明我們自己與自己生活環境的真相。它的內容講到過去、現在、未來,它講我們眼前的生活一直推演到無盡的世界。相比之下,孔子的教育是講一世,講我們人的一生,從生到死,一世的教育;佛法的教育是三世的教育,講過去、現在、未來。佛這一個字,是從印度梵文音譯過來的,它是智慧覺悟的意思。釋迦牟尼佛要求自己正確的瞭解本身的生活和空間;這樣的智慧,在佛法界裏稱為一切智,善於啟用智慧就是大覺。 道教認為道是化生中原萬物的本原。在中華傳統文化中,道教一般被認為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教的科儀與祭祀最早可追溯於原始時期的崇拜自然與鬼神,從最早的人神溝通的占卜等多種方式,原始宗教逐漸演變成商周時期的祭祀上天和祖先。道教認為道是宇宙萬物的本原和主宰,無所不在以及無所不包,萬物都是從道演化而來的。道教主要是奉太上老君為道主,並以老子的《道德經》等為修仙、修真境界主要經典,追求修煉成為神仙的一種中國的宗教。在修身方面,道教講究人天合一、人天相應、無為而治、不言之教。 以道書來說,道教的神仙譜系中,最高為三清、四禦,最低為城隍、土地。這是經過長期演化才逐漸定型的。道教早期雖然不供奉神像,但為了傳播方便而開始塑造神像,在大型道教宮觀中,必有三清寶殿,至於其他神仙,則根據道觀之歷史、地理特點而不盡相同。此外,道教認為人身也是一個小天地,因此每個人身上的各種器官,例如毛髮、五官等等也都有神靈駐守的信仰。道教的宗教理想是追求得道成仙,這樣就能超脫生死,在仙境中過仙人的生活。道教和佛教最主要的區別就是對待生和死的態度。道教傳遞信眾,人應該要怎麼走在現在人生之路上;通過修煉達到不死,長生不老。佛教追求的目標是涅槃,才能脫離生死之輪迴。佛教認為,人生是苦,生是苦,死也是苦,而且這